宅基地上的房子倒塌后宅基地可以收回嗎基地
宅基地塌了會收走嗎
宅基地塌了不會被收走
宅基地房子倒塌后,宅基地視以下情形決定:
1、宅基地確權后,農村房屋倒塌,宅基地一般是不會被回收的,但宅基地的建房批準手續需要重新申請審批。宅基地確權證書即宅基地使用權證書,此證書并不代表宅基地使用權人有永久使用權,它只代表房屋存在的條件下享有宅基地使用權,房屋倒塌了,如果房屋所有權人想在原宅基地上重新翻建房子,是需要重新申請宅基地批準建設手續的;
2、空閑或房屋坍塌、拆除兩年以上未恢復使用的宅基地是會被收回的;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兩年不是房子沒人住兩年時間,而是宅基地很長時間都沒有在上面建造房屋,或者老家的房子坍塌后超過兩年沒有重建的宅基地才會被收回;
宅基地如何申請、報批、登記發證:
應先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后,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后,本人攜帶相關材料到所在的鄉鎮、辦事處國土資源部門申請確權登記發證。其中,涉及占用農用地的,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農村宅基地是否能繼承:
1、農村宅基地不能單獨繼承。依據法律規定,宅基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分離的,宅基地的所有權屬于村集體,使用權屬于村內房屋所有權人,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權,不能隨意對宅基地進行處置。所以宅基地不屬于遺產,不能被繼承,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繼承。
2、需特別指出的是,將來繼承的房屋滅失后(村民一戶一宅外),不能進行重建或者以其他方式繼續使用這塊宅基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法定程序收回其宅基地使用權另行安排。
綜上所述,農村老房能保留的話盡量保留,不要讓其破敗坍塌了,說不定自己哪天就想回村了,城里有房,村里有家,心里不慌。
【法律依據】:
《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報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可以注銷其土地使用權證或有關批準文件,由村集體收回宅基地使用權:
(一)自批準宅基地之日起滿二年未動工興建的(特殊情況除外);
(二)報批宅基地時向村集體承諾建新拆舊而又不自行拆除舊房的原宅基地的;
(三)經批準實施舊村改造或下山移民的村,已遷入新居(村)居住的原宅基地的;
(四)騙取批準或非法轉讓宅基地的;
(五)其他應收回宅基地使用權情形的法律依據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 第二十九條
因原房屋拆除、改建或自然坍塌等原因,已經變更了實際土地使用者的,經依法審核批準,可將土地使用權確定給實際土地使用者;
空地及房屋坍塌或拆除后兩年以上仍未恢復使用的土地,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
農村宅基地房子塌了國家會收回嗎
農村宅基地房子塌了國家不會收回。
宅基地確權后,農村房屋倒塌,宅基地一般是不會被回收的,但宅基地的建房批準手續需要重新申請審批。宅基地確權證書即宅基地使用權證書,此證書并不代表宅基地使用權人有永久使用權,它只代表房屋存在的條件下享有宅基地使用權,房屋倒塌了,如果房屋所有權人想在原宅基地上重新翻建房子,是需要重新申請宅基地批準建設手續的。
農村高齡補貼辦理流程:
1、個人申請:符合條件的老人享受高齡津貼要自愿申請,每月15日前持申請人身份證、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本人近期1寸免冠照片2張向戶籍所在地社區(籌委會)提出申請,本人填寫《XX區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申請審批表》(一式三份);
2、社區初審:社區(籌委會)對老人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居民戶口本、身份證信息不一致的,住地以戶口簿為準,年齡以身份證為準,社區將申請對象統一造冊,將老人信息錄入老年人管理信息系統,同時將匯總表、個人審批表、身份證和戶口簿復印件整理成冊,每月20日前報街道;
3、街道審核:街道對社區(籌委會)上報的材料進行復審,核查信息是否錄入信息系統,將各社區、村申請情況匯總,連同申請審批材料整理成冊,每月27日前上報區民政局;
4、區民政局審批:區民政局對各街道上報的材料進行審查,核對信息系統數據,次月5日前簽署審批意見。
綜上所述,宅基地確權后,農村房屋倒塌,宅基地一般是不會被回收的,但宅基地的建房批準手續需要重新申請審批。
【法律依據】: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九條
因原房屋拆除、改建或自然坍塌等原因,已經變更了實際土地使用者的,經依法審核批準,可將土地使用權確定給實際土地使用者;空地及房屋坍塌或拆除后兩年以上仍未恢復使用的土地,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
農村老房子倒塌后就歸政府嗎
法律分析:是的。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四條 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
農村房子倒了宅基地還是自己的嗎
法律分析:不是,房屋倒塌后,宅基地由村集體(村委會)收回,可以在村委會做出收回宅基地決定之前,申請在宅基地上重新蓋房子。宅基地從始至終都是屬于村集體所有(全村村民),是村集體依法無償劃撥給農民建房的。農戶有使用權,沒有處分權。包括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準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九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
第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宅基地上的房屋倒塌多年是否還有使用權
法律分析:宅基地上的房屋倒塌多年沒有使用權。宅基地與房屋的所有權是有區分的,宅基地是屬于農村集體組織所有,而宅基地上的房屋卻是屬于農民,如果宅基地上房屋出現了倒塌,那么房屋就喪失了其應該有的屬性,宅基地也將會被農村集體組織收回。如果農村的房屋倒塌時間在一年之內,農民則需要在宅基地上重新修建房屋之后,才能夠進行確權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農村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編制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應當統籌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農村村民居住環境和條件。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批準;其中,涉及占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國家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關工作。
農村房子倒塌后宅基地怎么處理
農村房子倒塌后宅基地處理具體如下:
1、 自然災害影響下倒塌的房屋:部分房屋是因為自然災害的影響而倒塌的,一般災后原房主可在原地申請建房,那么房屋倒塌后,其宅基地的使用權還是在原房主手中,但是申請人需要是本村集體組織中的一員,并且嚴格按照相關審批手續進行建房,若是申請人非本村集體組成成員,村集體將有權將宅基地收回。此外若是原房主想要易地重建房屋,那么原房屋的宅基地將被村集體收回處理;
2、 閑置后倒塌的房屋:農村有些房屋是因為長期閑置,年久失修導致的倒塌情況,對于這類房屋而言,主要看其閑置的時間,若是閑置的時間超過2年,那么其宅基地的使用權將被村集體收回。若是倒塌的是無主的農村房屋,那么宅基地也將被村集體收回;
3、 一般來說,房屋倒塌后,其房產證是無效的,這是的房子已經沒有了經濟價值,一般是需要注銷房產證的,因為房屋已經滅失。但若是倒塌的是農村房屋,房主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翻蓋新房,建房后可以重新辦理房產證。一般新建的房屋符合相關規劃要求,是可以頒發新的房產證的;
4、 對于倒塌的房屋而言,若是房主明知道房屋存在倒塌的縫隙,但沒有通過采用修繕、拆除等方式進行處理,若是房屋倒塌造成他人損傷或損傷的,一般是需要支付賠償的,但若是可以證明沒有過錯,那么可以不用承擔賠償責任;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在村莊、集鎮規劃區內建住宅的,應當先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建房申請,屬于原地翻建的。
農村房屋折遷賠償細則具體如下:
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于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愿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準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
4、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
5、房屋拆遷補償差價等于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加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減被拆遷人獲得調換產權的房屋的評估價格。
農村高齡補貼辦理流程:
1、個人申請:符合條件的老人享受高齡津貼要自愿申請,每月15日前持申請人身份證、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本人近期1寸免冠照片2張向戶籍所在地社區(籌委會)提出申請,本人填寫《XX區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申請審批表》(一式三份);
2、社區初審:社區(籌委會)對老人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居民戶口本、身份證信息不一致的,住地以戶口簿為準,年齡以身份證為準,社區將申請對象統一造冊,將老人信息錄入老年人管理信息系統,同時將匯總表、個人審批表、身份證和戶口簿復印件整理成冊,每月20日前報街道;
3、街道審核:街道對社區(籌委會)上報的材料進行復審,核查信息是否錄入信息系統,將各社區、村申請情況匯總,連同申請審批材料整理成冊,每月27日前上報區民政局;
4、區民政局審批:區民政局對各街道上報的材料進行審查,核對信息系統數據,次月5日前簽署審批意見。
綜上所述,對于倒塌的房屋而言,若是房主明知道房屋存在倒塌的縫隙,但沒有通過采用修繕、拆除等方式進行處理,若是房屋倒塌造成他人損傷或損傷的,一般是需要支付賠償的,但若是可以證明沒有過錯,那么可以不用承擔賠償責任;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在村莊、集鎮規劃區內建住宅的,應當先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建房申請,屬于原地翻建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其中涉及占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
宅基地,有房產證就房屋倒塌了,怎么確權
宅基地上房屋倒塌的宅基地使用權不能確權。
宅基地與房屋的所有權是有區分的,宅基地是屬于農村集體組織所有,而宅基地上的房屋卻是屬于農民,如果宅基地上房屋出現了倒塌,那么房屋就喪失了其應該有的屬性,宅基地也將會被農村集體組織收回。
國土資源部《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中第五十二條明確規定:空閑或房屋倒塌、拆除兩年以上未恢復使用的宅基地,不能確定使用權,對于已經確權的宅基地,經過縣級人民政府批準之后,將會注銷土地登記,宅基地由農村集體組織收回。
如果農村的房屋倒塌時間在一年之內,農民則需要在宅基地上重新修建房屋之后,才能夠進行確權工作,但現在許多農民都存在著一戶多宅等相關問題,這一類農民多余的宅基地倒塌之后,則直接會被收回其宅基地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