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進入北京

    掃二維碼關注小程序

    大律云小程序

    免費咨詢 專業律師

    您的位置: 首頁> 法律知識>刑事辯護>未成年是指多少歲以下(滿多少歲為成年)

    未成年是指多少歲以下(滿多少歲為成年)

    2023.11.08 711人閱讀
    導讀: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一般需要由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理進行法律行為,未成年人在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法律行為通常被視為無效,例如,2018年發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案例中,一名17歲的未成年人駕駛機動車造成人員傷亡,法院依法認定其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承擔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未成年人可以進行一定范圍的法律行為,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民事責任認定作出了具體規定。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了未成年人的年齡界定以及法律保護措施。根據該法的規定,未滿18周歲的人均為未成年人。對于未成年人的保護,我國法律高度重視,從各方面確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與權益。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未成年人可能會被視為成年人。比如,當未成年人犯下嚴重刑事罪行時,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如果犯罪人年滿14周歲但不滿16周歲,且其犯罪行為屬于故意殺人罪、強奸罪、綁架罪、搶劫罪等嚴重刑事犯罪,法院可以對其以成年人的刑事責任進行追究。

    下面延展相關問題,并對其進行解答:

    1. 未成年人有保險交通事故責任嗎?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承擔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對于未滿16周歲的人,一般不承擔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其家長或監護人承擔責任。而對于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如果其有足夠的民事行為能力,根據事實認定其具體責任,并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例如,2018年發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案例中,一名17歲的未成年人駕駛機動車造成人員傷亡,法院依法認定其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此案例表明,滿足特定條件的未成年人在交通事故中有可能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2. 未成年人是否可以進行法律行為?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一般需要由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理進行法律行為。未成年人在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法律行為通常被視為無效。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未成年人可以進行一定范圍的法律行為。

    例如,根據我國《兒童福利法》的規定,16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與其法定代理人協商一致,自行處理自己的合法收入以及生活費用,簽訂勞動合同等。此外,未成年人也可以通過法院的特別審批,進行一些特定的民事法律行為。

    3. 未成年人的民事責任如何認定?

    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民事責任認定作出了具體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規定,未滿18周歲的人享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犯罪時,依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對于未成年人的民事責任認定,需要根據事實和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法院在判決時通常會考慮未成年人的年齡、智力發展情況、行為動機和結果等因素,綜合評估未成年人的民事責任承擔能力。

    總結起來,未成年人是指年齡尚未達到法定成年年齡的人群。在我國,未成年人一般指年滿16周歲以下的人,滿16周歲則為成年。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受到特殊保護,其民事責任認定和刑事責任追究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判斷。未成年人在法律行為上一般由父母或監護人代理,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以進行一定范圍的法律行為。

    展開原文 ↓

    律師是否解決您的需求?想要更專業的答案。

    更專業
    更便捷
    更資深

    更多 #刑事辯護 相關法律知識

    律師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