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進入北京

    掃二維碼關注小程序

    大律云小程序

    免費咨詢 專業律師

    您的位置: 首頁> 法律知識>法律常識>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違約金怎么算?(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賠償)

    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違約金怎么算?(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賠償)

    2024.01.04 275人閱讀
    導讀:勞動的違約金怎么算勞動的違約金計算如下: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可以得知勞動合同的違約金有以下計算情形:1、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勞動的違約金怎么算

    勞動的違約金計算如下: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可以得知勞動合同的違約金有以下計算情形:

    1、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限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2、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期中與勞動者約定條款,并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后,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3、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即只有在規定約定服務期和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合同對方違約怎么賠償:

    1、依據當事人是否有約定違約金,分為約定賠償和法定賠償

    約定賠償包括兩種情形:當事人在合同約定賠償的條款,另一種是合同沒有約定,但合同成立后達成賠償的協議;

    2、約定賠償

    指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預先約定一方違約產生的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或向對方支付一定的金錢。由于損失的范圍在合同訂立時難以確定,因此,當事人在合同中只能約定賠償的計算辦法,而不宜約定一個固定的賠償數額。賠償可以用金錢貨幣形式確定,也可以用非金錢方式確定;

    3、法定賠償

    指在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對方損失時,按照法律規定的辦法計算賠償額進行賠償。

    綜上所述,合同成立生效之后,雙方可以通過補充協議的方式來約定具體的違約金的計算方式,也可以在合同簽訂的時候就約定,所以其中一方不履行義務,對方可以解除合同或要求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

    服務期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并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后,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單位單方解除合同怎么賠償

    單位單方解除合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賠償,情況如下:

    1、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解除合同:如果單位違反了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解除合同條件,例如未經過勞動者同意擅自解除合同、無故辭退等,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

    2、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如果勞動合同中有明確的解除條件,例如雙方協商一致、試用期結束等,單位在符合約定條件的情況下單方解除合同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3、不可抗力因素:如果單位因不可抗力因素無法履行合同,例如自然災害、戰爭等,可以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合同,但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4、其他情況:如果單位單方解除合同的原因與上述情況不符,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賠償。例如,如果單位單方解除合同是因為勞動者嚴重違反公司規定,導致公司無法繼續與其合作,那么單位需要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單位單方解除合同賠償的材料:

    1、合同解除通知書:單位應當向被解除合同的一方發出書面通知,說明合同解除的原因、時間及方式等;

    2、違約金證明:如果合同中有約定違約金的條款,單位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如違約金支付記錄、協議書等;

    3、經濟損失證明:如果因解除合同導致了經濟損失,單位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如財務報表、審計報告、評估報告等;

    4、協商解決材料:如果雙方已經通過協商達成了解除合同和賠償的協議,單位應當提供相應的協商材料,如會議紀要、談判記錄等;

    5、其他相關材料:根據具體情況,單位還應當提供其他相關的證明材料,如法律文書、仲裁裁決書等。

    綜上所述,單位單方解除合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過失性辭退)】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公司主動解除合同怎么賠償

    一、如果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但屬于法律規定應當給予賠償的情形,那么應當支付兩倍經濟補償金作為賠償金。

    1.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二、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流程:

    1先由公司書面通知勞動者;

    2.然后依法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

    3.再由公司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的轉移手續;

    4.最后由勞動者完成工作的交接手續。

    三、1、公司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公司是的可以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但是如果公司主動解除的,是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照一年的標準對勞動者發給經濟補償。

    2、違約金的合法合理性

    如果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在解除勞動合同時,公司可能會向員工要求支付此違約金。因此要注意合同中所約定的違約金是否合法,因為有些地方法規明確規定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違約行為設定違約金的,僅限于違反服務期約定的和違反保守商業秘密約定的,其余關于違約金的約定無效。

    同時,根據《勞動》及相關司法解釋,違約金高于企業損失130%的,員工可以向仲裁庭或法庭提出違約金過高,請求降低。

    3、進行工作交接,并拿到離職交接單

    我們提醒員工,別以為工作交接是企業的事情,一些管理優秀的企業在給員工電腦或文件等工作物品或工作資料的同時,都會讓員工簽收。如員工在跳槽時,沒及時交接工作,造成企業損失的時候,容易承擔賠償責任,又或者員工返還資料或財物的同時,沒有讓企業簽收回執,如碰到企業惡意打擊報復,主張員工從未返還資料或財物,員工則非常被動。

    此外,交接單應該一式兩份,公司與員工個人各執一份,交接單原件應當經過了企業蓋章或者HR等負責人簽字。

    4、注意勞動手冊與退工單的內容記載

    勞動手冊、退工單作為記載勞動者就業流動情況的憑證,如果沒有上述憑證,勞動者的就業權利和勞動保障權利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因此,一些企業在挽留勞動者的時候,往往采取扣押勞動手冊和威脅在勞動手冊上添加不利于勞動者再就業的記載的方法。

    企業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中需要包含雙方的身份信息,交代雙方簽訂勞動合同的日期,并且決定提前解除甲乙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經雙方充分協商就解除勞動合同的有關事項達成協議后將具體的事項一一列出,最后需要雙方簽字蓋章才能生效。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的計算】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八十七條 【違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期內用人單位違約怎么賠償

    用人單位提前辭退勞動者,按照違約合同應當賠償勞動者按月平均工資的兩倍。勞動者單方面違約那么用人單位是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因為勞動者的失誤給公司帶來了重大的損失勞動者對單位進行賠償。

    一、用人單位違約合同如何賠償?

    單方面違約解除勞動合同,其補償如下: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通常有如下情況,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沒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沒有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規定的情形,用人單位行為屬于《勞動合同法》87條規定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情形,應該支付賠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

    二、勞動合同違約怎么賠償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并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后,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除法律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勞動法規對員工違約賠償用人單位的培訓費有嚴格的規定:

    1、培訓費:是指“用人單位出資(指有支付貨幣憑證的情況)對職工進行各類技術培訓”的費用。關鍵是公司要拿得出憑證,而且是對職工進行各類技術培訓的支付貨幣的憑證。

    2、如果培訓費屬實,也要“按勞動合同期等分出資金額,以職工已履行的合同期限遞減支付”。

    三、勞動合同違約金與賠償金一樣嗎

    勞動合同違約金和賠償金都是違反勞動合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兩者之間的區別:

    1、是否寫進合同。違約金是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時,只要合同中寫進了違約金條款,那么一方當事人違約后就要按照合同中該條款的約定給付違約金。而賠償金的給付是按照實際造成的程度來進行的,無論合同中有無相應的條款。

    2、是否造成實際損失。由于支付違約金的條件是違約方有違約的事實,而不論對方是否存在損失,因而使違約金在功能上具有了懲罰的性質。而支付賠償金的前提條件不僅是勞動者有違約的事實,更重要的判斷依據是要有實際損失,賠償金通常具有補償的性質。

    3、數額與實際損失的關系不同。由于違約金是事先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因而實際發生的損失可能與約定的數額可能不一致,而賠償金是完全根據實際損失的大小來確定的。

    4、是否適用等分原則。違約金不與實際損失相聯系,只要約定符合一般的社會標準和勞動者的承受能力。而賠償金是與實際損失相一致的,尤其是在給予勞動者特殊福利待遇并約定服務期的情況下,用人單位的實際損失隨勞動者的服務年限而下降,因此應當逐年遞減。

    如果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正常期限內解除勞動合同那么就必須要給勞動者一定的經濟補償,解除勞動合同的辦法其實有很多,需要用人單位提前一個月告知勞動者,否則就是違反法律的行為,勞動者可以去當地有關部門申訴。

    用人單位違約合同如何賠償

    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由于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需要進行違約賠償;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支付經濟補償;其他。

    勞動合同的一方違約怎么賠償

    1。如果是用人單位違法辭退員工的,那么需要按照勞動者的工作年限支付雙倍經濟補償金,一般每工作一年支付二個月的工資。

    2。如果是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按約定支付違約金,理論上沒有上限,但數額過高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調低。

    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關于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我國《合同法》規定了繼續履行、賠償損失、采取補救措施、支付違約金、執行定金罰則等形式。對于勞動合同違約責任方式,考慮到勞動合同的特殊性,結合國外勞動合同違約責任方式的規定,主要應以繼續履行,賠償損失為主,以禁令、申明等防范、補救措施方式為輔,違約金和定金方式不宜適用于勞動合同違約責任場合。

    繼續履行。繼續履行又稱實際履行或特定履行,是指在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相對方請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債務的責任方式。尤其在單位違約時應首選以繼續履行的責任方式來承擔勞動合同違約責任,這對于競爭日趨激烈、業相對困難的形勢下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應當注意的是,繼續履行僅發生在用人單位違約的情形。勞動者違約,用人單位一般不能援引實際履行制度。這是因為勞動合同有人身依附性,如果強制勞動者履行勞務,無異于對債務人人身施以強制,侵犯人身自由,與現代社會以人格尊重、人身自由受保護的基本價值相違背。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若有其他問題請您聯系專業人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勞動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違約賠償標準

    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標準如下:

    1、單位無合法理由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按照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的工資賠償

    2、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按照每工作一年支付1個月工資賠償

    3、單位因員工患病等原因提前解除合同的,按照每工作一年支付1個月工資賠償

    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違約賠償標準:一般是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賠償。如果單位是違法與勞動者解約的,則向勞動者支付雙倍的賠償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勞動者承擔違約金的情形有哪些?

    (一)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1、可以約定服務期的情形:

    (1)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培訓,必須是為勞動者提供了專項培訓費用的,才可以與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否則,不論用人單位是否對勞動者提供了專業技術培訓,只要該培訓沒有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用人單位均不得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

    (2)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的基本業務流程培訓、日常操作規范培訓、用人單位基本工作紀律等培訓的,不得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

    2、法律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特別規定:

    (1)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

    (2)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3)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二)勞動者違反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1、用人單位可以與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的情形: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

    2、用人單位與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的,用人單位的義務:

    (1)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2)在解除或者后,約定競業限制條款的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3、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僅限于下列人員:

    (1)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

    (2)高級技術人員。

    (3)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4、競業限制的內容

    (1)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

    (2)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展開原文 ↓

    律師是否解決您的需求?想要更專業的答案。

    更專業
    更便捷
    更資深

    更多 #法律常識 相關法律知識

    律師普法
    • 嚴格三重認證
    • 207個細分領域
    • 3000+城市分站
    • 15W注冊律師
    • 3億咨詢數據